建筑钢结构自面世以来,因其相对于传统建筑材料的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到建筑结构中。随着我国钢产量逐年增加并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钢结构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钢结构主要应用于大跨度以及超高层等能充分显示其优势的结构体系中,而在其他类型建筑,如住宅、商业建筑中应用偏少。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北京市《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鼓励学校、医院、体育馆、商场、写字楼等新建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建筑,其中政府投资的单体地上建筑面积1万平米(含)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应采用钢结构建筑”。钢结构是绿色环保和最适合装配的结构材料,在建筑工业化浪潮及钢铁行业“去库存”的大环境下,如何冲破桎梏,发挥其优势,造福社会,是摆在从业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钢结构在火灾中的表现是由钢材的物理性能决定的。根据研究,在200℃以下,其强度折减不多,甚至在某个区间还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在高于200℃的情况下其强度随着火场温度升高迅速下降,600~800℃时,几乎彻底丧失承载能力。火场温度一般均在800~1000℃以上,如下图1所示,无防护的裸露钢结构会在15min后失效。
图1 高温下钢材强度的折减系数与升温曲线图
钢材的失效极易造成建筑物的倒塌,无防护或防护不到位的钢结构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往往造成特大恶性事故。1998年北京某家具城火灾造成1.3万平米钢结构全部倒塌;2003年青岛某食品加工厂火灾,钢屋架倒塌导致未能及时疏散的几十名员工死亡。因此,做好钢结构防火保护工作,对于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杜绝恶性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2 火灾下钢结构失效(以上图示)
鉴于近年来的火灾教训,2015年出台了新版《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在规范修订时取消了钢结构等金属结构件可以不采取防火保护措施的有关规定,也就是说从2015年5月1日新规执行开始,所有的钢结构等金属构件均需使用防火保护。目前在钢构建筑防火保护上,仍有大量的建筑并未按新规执行,对金属构件进行防火保护处理,也就是说是违反规范及标准规定的。如若该类建筑因意外发生火灾事故,则设计及施工单位则需罪责难逃了。规范变了,不管设计或者是施工单位都应及时跟进新规范及标准要求。
图3:2015版新《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图4:2006版旧《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已失效)
四、钢结构建筑的防火保护
根据各种防火措施施工难易程度、适用范围、造价等因素,其优缺点对比可总结为如下表2所示,得分最高的为五星,最低为一星。
表2 各种防火措施的对比
由于耐火钢目前尚处于研究推广阶段,且除四级钢梁外,耐火钢仍需附加其它防火措施,故目前工程应用不多。屏蔽法和充水冷却法由于适用范围小,工程应用较少,特别是充水冷却法,应用案例更是少见。目前常用的钢结构防火措施主要为包敷法和喷涂法。如表2所示,综合考虑工期、异形截面处理难度、占用建筑空间等因素,在多高层公共建筑中绝大多数采用的是喷涂防火涂料的方法。
中国钢结构协会防火与防腐分会秘书处 地址: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土木楼A520
分会秘书处联络办公室请联系秘书处(邮寄快件:请顺丰快件)
中国钢结构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7017727 号
电话:021-65982378
邮箱:cscs_fpcp@163.com
邮编:200092